Back

恰恰日记_01

新生命的降临

恢复了二十来天了,现在打算整理一下这段时间的经历,心情以及想法。

孕期到分娩

回想整个孕期到产后,都深深地感叹恰恰是一个懂事的天使宝宝。虽然他来的突然,但总感觉一切刚刚好,这也是他的小名——恰恰的由来:来的恰好。

整个孕期,除了刚开始的胃口不佳和后期正常的耻骨疼痛倒是没什么过多的不适感,而且心情也没有像网上说的那样特别敏感易波动,反而想着自己有了小宝宝不能太情绪化,所以对待一切人事物都能保持 love & peace,就连同事也说感觉你每天都乐呵呵的。

到了十二月,我是先休了一周年假,再从 12/16 休的产假。原本我们猜测恰恰会在 39 周后发动,但在 16 号早七点半就首次见红了,等到 17 号凌晨三点四十五第二次见红,然后我们坐不住了,吃了早饭洗了澡,带上所有产检材料去医院挂了急诊。急诊大夫做了内检说是宫颈管已经消失 80%,让我们办理住院。办理完所有手续已经是下午,恰恰爸爸也请了假把家里的待产包都拿到了医院。由于医院规定家属只能在住院当天凭借押金条进出送行李,所以当一切都安顿好后,恰恰爸爸没能待太久就回家了。

一切妥当后恰恰这边却回归了平静。晚上在走廊喝水散步促进发动时还遇到了两位同样情况的孕妈妈,一位是自己在家检测到规律宫缩来的医院,另一位是胎儿心率太高被医院扣下了。我们都在担心如果孩子迟迟不发动明天会被医院赶回去,那我这大包小包的可太麻烦了(事后知道她俩确实在第二天就办理出院了)。

病房九点多熄灯休息,但因为是六人间,当天还有三个床位都是已经生产完的妈妈和她们的小宝宝,所以熄灯了也是此起彼伏的婴儿哭闹声。迷迷糊糊睡着后,十八号凌晨,我突然醒了,感觉像是孩子踹了一脚,紧接着就是一股暖流流出,看了一眼手机接近凌晨四点,我意识到破水了。我有点恐慌想去护士台找护士,但一站起来羊水流的更厉害了,吓得我立马又躺回床上。也是没什么住院经验,一时没想起床边就有呼叫器,因为其他生产完的妈妈都有一个护工阿姨在,所以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问:“阿姨,能帮我叫一下护士吗,我好像破水了。”幸好对床的姐姐和她的护工没睡熟,帮我叫了护士。护士来后询问了我的情况,然后带了一个值晚班的医生来。晚班医生看着年纪不大,她一直在尝试检测我是否破水了,可试了两三次都没有成功,我确定地告诉她自己应该是破水了,最后她终于检测出破水的事实。我以为会有什么紧急处理,结果她只是告诉我等七点多白班大夫来了处理。在护士的提醒下,我联系了恰恰爸爸和恰恰奶奶,因为破水后就不能再下床了,得有人照看我。等他们赶到医院,只有恰恰奶奶来了,恰恰爸爸被拦在了楼下。可以理解医院的规定,但总归有点失落。

因为之前看过一些产前预兆的帖子,所以在我的认知里破水了就是快生了,而且羊水流失太多会导致胎儿缺氧,所以我平躺在床上一动不敢动。就这样伴随着宫缩熬到了七八点。早班大夫来看了我的情况说是一会进待产室打缩宫素,这时候我实在难受地忍不了了,翻了个身侧躺着,宫缩的不适感一下缓解了不少。终于,九点左右有护士来管我了,推我进了待产室。当时,待产室里除了我还有两位孕妈妈在。我旁边那位是早在前一天就破水了,但她一直没有规律宫缩也没有疼的感觉,而我对面那一位也是破水了,但她属于疼痛敏感型,护士一直强调“我还没碰到你,你就喊疼,别怕啊,不然一会你怎么生啊”。此时我们仨都挂上了缩宫素,等待着开十指。同时护士提醒我们多喝点水,多排尿,补充流失的羊水,不然大人小孩都容易发烧,那时候就不能顺产得转为剖了。我心想这么重要的信息怎么没人早点通知呢,这么长时间我这滴水未进的,还担心羊水流干了不敢动弹。

随着时间的推移,宫缩的间隔越来越短,疼痛的程度越来越高。十二点左右,我跟对面的孕妈妈都开始疼出了声,这时护士再一次做了内检,已经开到三指了,护士让我们停止吃喝,等待麻醉师一会过来上无痛。因为我旁边的孕妈妈先破水先来,所以即便她没什么感觉也是先给她安排的无痛,而我的开指情况比较好,所以先一步来到了隔壁的产房。在产房的床上大概等了半个小时(前一个孕妈妈比较胖,所以上无痛有些费时间),麻醉师过来了。她让我弓着背,可我感觉肚子顶着,怎么都弓不起来,最后在麻醉师的手动辅助下达到了她想要的幅度。我了解过打无痛前会先打麻药,而且这个过程要保持不动。所以在麻醉师多次的叮嘱下我抱紧了膝盖,想着怎么也不能动,但在第一针刺入时那种酸疼的刺激下还是不自觉地打了个颤,自然收到了麻醉师“不要动”的警告。不得不说,无痛生效很快,感觉刚打完宫缩就没那么疼了,护士提醒我说可以趁这个时候睡一会补充点体力,我也确实很快就睡着了。大概睡了半个小时,疼痛感又慢慢回升了,等到一点多的时候,就感觉疼痛值又回到了打无痛前的水平。熬到两三点的时候护士再一次给我做了内检,我心想怎么得也该有六七指了吧,毕竟打了无痛都这么痛了。结果护士告诉我开到四指了。当时我有点绝望了,四指!这么久了,这么疼才四指,那我今天还能生上吗,不会要熬到明天吧,天呐!同时护士还告诉我另一个消息,说我胎位不正,让我侧趴着,等孩子自己转一转,不然开了十指也没法生。就这样,我左侧趴了一个小时,时间来到四点多,我真是疼的不行了,期间还加了两次无痛的泵,但疼痛感并没有消减,可能加的麻药药效和持续开指的疼痛相互抵消了。我期待着护士能再给我做一次内检,然后告知我最新进展,所以在护士再次来到产房时我向她询问了大概还得多长时间,护士回应做一次内检看看,终于我等到了开十指的好消息,心想这么快,也不由地怀疑之前开四指那会儿是不是护士没检查准。但胎位仍旧不适合生产,于是护士又让我右侧趴一会看看。当时我真是疼到没脾气了,心里默默地念到,“恰恰你动一动吧,算妈妈求你了。”。时间来到五点多,护士总算再一次过来看我了(护士不会一直守着我,大部分时间产房就我一个人),护士摸了摸我的肚子说可以开始生了。然后她开始教我把手搭在膝盖上,等到宫缩的时候使劲。在指导了我三四次后,她满意地告诉我做的不错,就这样保持着,之后她就去忙旁边产房的事了。在孤经军奋战了十来分钟后来了个新的护士照看我,每当我使劲儿时她就在旁边给我加油打气,在她的指引下,生产的进程推进地很顺利。可能就这样持续了一个小时,产房的人突然多了起来,氛围也紧张了起来,有点电视剧里生孩子的感觉了,这时来了位医生一进来就忙着做侧切的准备,给我打气的护士早前提醒过我应该需要侧切,但没想到这么突然。关于侧切是有点颠覆我的认知的,我原以为是顺着中间切,但其实是选择一边往大腿根的方向切,打麻药时我还疑惑呢,打在左边屁股的麻药怎么管得到右边屁股的疼痛呢。侧切后,护士说再宫缩个两三次就能生出来,长途跋涉这么久突然看见绿洲竟有点“失落”,感觉自己还能再走两公里的(犯欠呢)。果不其然,侧切后第三次宫缩时,就像便秘太久用了开塞露突然释放出来了一样,身下哗地一下,干的湿的都一起顺出来了。长舒一口气我听到了两声洪亮的哭声,护士问我要不要把孩子放在肚子上接触一会,我说行。在我俩肚皮贴在一起的那一刻我只感觉到温暖(产房温度比较低)。之后就剩收尾工作了,医生拽出我的胎盘,开始缝合伤口,我就一直盯着这个趴在我身上的小家伙,而他也睁着眼睛左右巡视,安安静静地探寻着这个新世界。最后医生告诉我这个线会自己吸收,注意保持伤口干净干爽就行,她只切了很小很小的一个口子。骗人!这伤口至少有三四厘米长,她都缝了半个来点儿!

产后

由于新生儿 72 小时后要采足底血,但第三天是周六又采不了,所以多住了一天院,到了周天采了血才回家。住院这几天按照医院的规定可以让一名女性家属陪护也可以请护工,考虑到护工比较专业,最后选择了护工,刚好就是破水时帮我叫护士的那名护工。这几天恰恰都很乖,除了饿了拉了会哭两声提醒我们,其余时间都在安安静静地睡觉。而我这边仍然是在疼痛中度过,前两天是伤口很疼,用了冷敷贴好很多。每次来查班的医生护士还会用力地按压我的肚子,而我就像一个血包,随着按压淌出一股一股的血流。到了后两天由于不确定自己能不能顺利开奶便请了通乳师,第一次还挺舒服的,就像是按摩,但后面的几次一次比一次疼。通乳师看我好说话在原本三次的疗程上本就多加了一次,最后她还想在我出院当天再加一次,我笑笑没说话,心想,免了免了,受不住。

到了出院的日子,终于见到恰恰爸爸了(医院不让家属进病房,送饭也是护工去楼下拿),回到家里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可舒心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前几天有护工的帮衬,让我简单地认为饿了给喂奶,拉了给换尿布就行,从而忽略了恰恰饭后是需要拍拍嗝的,结果导致他肚子不舒服哭闹地撕心裂肺。本来恰恰就是一个不怎么哭闹的孩子,就连打疫苗都没哭,那他哭得这么厉害是得多难受啊,一想到这,我也跟着哭起来。此时就变成了奶奶哄孩子,恰恰爸爸哄我的场面了。后面大概猜测到他哭闹的原因了,就采取了抱喂加拍嗝的方式,确实好了很多。但带孩子可无法一招鲜吃遍天,这两天恰恰又开始胀气哭闹,尝试了热水袋,胀气贴,排气操,又买了斜坡枕,益生菌。不知道哪一种方式能让他好受些,就把了解到的都试试看。后续的育儿之路道阻且长。

家人朋友的关心

在得知恰恰的出生后,我和恰恰爸爸两边的亲人朋友都纷纷表示了自己的祝愿以及红包/礼物。有几位是想单独说一说的。一个是我的好朋友——H,她在我孕期的时候就来家里看望我了好几次,出院后一礼拜再次来到家里看望我跟孩子,不仅送了恰恰玩具礼盒和大红包还亲手给恰恰织了一双特别可爱的黄色小鞋。另一个是我的好朋友——Z,她是我小学五年级开始的好朋友,但高中后就分开了,虽然很久没有见面了,但还是保持着联系。每年我生日都能收到她的礼物和一大段真挚的祝愿,每每这种时候我都会感叹自己读书太少,说不出她这样打动人心的话语。同样,这一次也是,不仅恰恰收到了她的礼物,我也收到了一份大礼和真挚的祝福语。随着新生命的到来,周边人的注意力大多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我也不是什么矫情的人,况且孩子得到关注也是因为父母的原因,所以我并没觉得有什么。但收到她专门给我的礼物时多多少少还是矫情了一会。还有一个就是恰恰奶奶了,伺候月子本身就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既要做家务准备一日三餐,还要帮着带孩子。虽然我从来不会说什么,但月子前两个礼拜可能是体内激素的变动,也可能是觉得自己精力还够用,即便大体上对恰恰奶奶无可指摘,但一些小细节上还是因为没按照自己的心意来而生闷气。好在两周之后自己没那么敏感了,反过来开始庆幸有恰恰奶奶帮着带孩子,现阶段独自带孩子还是有些不切实际。等恰恰将来结婚生子了,我会出钱让他们去月子中心或者请月嫂,我可不干这费力不讨好的活。

对医院的“吐槽”

由于一开始就在中日友好医院看病,所以怀孕后也选择了这家医院建档。中日分为普通部和国际部,一开始建档的时候也没太了解两者的不同,而且也顺利抢到了普通部的号,就自然而然地在普通部建档了。简单来说,国际部就是花更多的钱享受更好的病房以及一些特殊照顾,比如:住院可以选择单间,家属可以进产房,住院期间也能让家属进病房陪护。但医生都是同一批人,产检时如果选择无创 plus 也得转去妇产医院。所以感觉国际部的性价比一般。

至于想吐槽的点主要有两点。一个是转院检查,比如上面提到的无创 plus 要转到妇产医院检查,中日只有基础版的无创。并且在整个产检流程中,但凡出现临界指标那么中日的医生也会让转到妇产医院再复查看看。如果妇产医院的复查没问题则回到中日继续走常规的产检流程,如果有问题则听从妇产医院的安排。所以产检就变成了两个医院双线并行,属实麻烦搞心态。因此还不如一开始就在妇产医院建档就不用两个医院来回跑了。妇产医院的产检环境也比中日普通部的好一些。第二点是上面提到的国际部的特殊照顾。当时我的病房里前后有两个妈妈都是中日的员工,虽然她们也是普通部,可除了没住上单人病房,其他的待遇还是比我们更特殊。一是家属进产房陪产了,二是她们的家属每天都能来病房探视,其中一个妈妈的家属还是好几个人一起来,而正常规定下的家属却只有刚生产完那半个小时的一人探视名额。所以规则也只是给外面的人制定的罢了,那外面的人想要享受同等的服务怎么办呢,加钱,上国际部。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Built with Hugo
Theme Stack designed by Ji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