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
物理层用于透明传输比特流
1 基本概念
1) 码元: 指用一个固定时长的信号波形表示一位 K 进制数字。
2) 单工通信: 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仅需一条信道。
3) 半双工通信: 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或接受信息,但同一时间只能一个发一个接,需要两条信道。
4) 全双工通信: 通信双方都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需要两条信道。
5) 码元速率: 单位为波特,1 波特表示一秒传输一个码元。
6) 信息传输率: 单位为 b/s ,单位时间传输的比特数。
2 四种特性
1) 机械特性: 规定物理连接时所采用的规格,接口形状,引线数目,引脚数量等。
2) 电气特性: 规定传输二进制时,线路上信号的电压范围,阻抗匹配,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等。
3) 功能特性: 指明某线路上某一电平表示何种意义,接口部件信号线的用途。
4) 规程特性: 又叫过程特性,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
3 奈氏准则,香农定理
1. 奈氏准则 指出在理想低通(无噪声,带宽有限)的情况下,码元的极限传输率是 2W 。
// 可推出 数据极限传输率 = 2W * log2(V) ,V 表示有 v 种码元。
2. 香农定理 给出了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率,W * log2(1+S/N)。
// S/N 为信噪比,( X 分贝 = 10*log10(S/N)。
4 编码,调制
1 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1)非归零编码:高电平 1,低电平 0 (反之亦可)。
2)归零编码:信号电平在一个码元内都要恢复到零(低电平 0,高——>低 1)。
3)反向非归零编码:信号电平反转为 0,不变为 1。
4)曼彻斯特编码:一个码元分成两个相等间隔,高低为 1,低高为 0。
5)差分曼彻斯编码:遇 0 前半个码元反转,遇 1 前半个码元不变(同 1 异 0)。
6)4B/5B 编码:数据分为 4 个一组,按照 4B/5B 编码规则转换为 5 位码。
2 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1)幅移键控(调幅):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来表示数字信号 1 和 0 .
2)频移键控(调频):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 1 和 0 .
3)相移键控(调相):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来表示数字信号 1 和 0 .
4)正交振幅调制(调幅+调相):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以及相位来表示数字信号 1 和 0 .
3 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常用于对音频信号进行编码,步骤:采样 ——> 量化 ——> 编码。
4 模拟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例如广播电台。
5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1 电路交换:
过程:建立连接 ——> 通信 ——> 释放连接。
特点:独占资源,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适用于远程批处理信息传输或系统间实时性要求高的大量数据传输。
2 报文交换:
过程:无需建立连接,动态分配线路,以报文为传输单位,在交换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便于不同类型,规格,速率的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
报文:表示站点单次要发送的数据块,长度不限且可变。
3 分组交换:
同样采取存储转发,但限制了每次传输的数据块的上限,解决了大报文传输的问题,同时给小数据块增加了必要的控制信息。
两种方式: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方式,无连接的数据报方式。
6 传输介质
1)双绞线:由两根采用一定规则绞合的,相互绝缘的铜导线组成。
2)同轴电缆:由内导体,绝缘层,网状编织屏蔽层,塑料外层构成。
3)光纤:通过传递光脉冲来进行通信,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4)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
7 物理层设备
1 中继器(转发器):
功能:将信号整形放大再转发出去。
// 放大器是放大模拟信号(放大),中继器是放大数字信号(整形再生)。
2 集线器(多口中继器)